中国园林网8月27日消息:水生植物及其构成的湿地有“自然之肾”的称誉,但城市水生植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:布置时多考虑观赏性,缺乏对水生植物生物学、生态学特性的基本了解,植物配置时不考虑结构片层以及植物种间、种内竞争等生态问题,导致构建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,不自然。
上海市园科所在科研专项研究的基础上,结合实践探索出城市湿地与水生植物系统管理和构建技术:根据水生植物的不同生活型,即挺水植物、浮叶植物、沉水植物及湿生植物,对生长底泥和水环境的不同需求,形成了植物生长环境对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种类筛选;按照城市湿地的功能和景观要求,确定城市湿地恢复的参照目标系,改善生境条件来满足目标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;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,从水平配置、垂直配置和时间尺度上进行种间搭配,注意水生植物无性繁殖能力强的特点,发挥其生态环境功能和美学效果;定期进行城市湿地的植物群落和水环境调查,针对性制定后期养护的技术细则。本技术的应用范围:水源地湿地恢复、公园景观水体、河道沿岸绿化带等。
目前,此技术通过相关课题研究已趋完善,示范案例有辰山植物园特殊水生专类园,临港新城,大芦线等数十个工程,为城市湿地和水生植物管理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。
推荐阅读:
(来源: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)